| 首页 > 地方站长网 > 又名浏阳站长网

又名浏阳站长网

2014-12-13 12:13:11 来源:浏阳网 | 作者:袁村平

 \

 

浏阳日报记者袁村平

    微浏阳:杨花乡老桂村,地处浏阳西南偏远山区,其西、南与醴陵接壤,山清水秀,宛如世外桃源。

    道吾山,坐落在浏阳城北6.5公里处,列峰七十一座,山峦重叠,群峰竞秀,历史悠久,古今驰名。

    老桂村与道吾山,皆有奇松。老桂村的迎客松群落,19株古松傲然独立,任风吹雨打;道吾山百余株引路松,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根据其创作的汉白玉浮雕“浏阳松”,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中,让浏阳引以为傲。

    11月27日和11月30日,我们先后进入老桂村和道吾山,一睹古松群风采,探寻这一古老文化载体背后的故事。

老桂村
遥远的村落消失的古松

    11月27日上午,我们来到杨花乡,杨花林业站林管员刘景林成为了我们此行的向导。“杨花面积虽然不大,但有十一万亩山林。”刘景林告诉我们,此行要去的老桂村,就是一个藏在山窝里面的村落,因地理位置偏远,素有浏阳“小西藏”之称,“老桂”,也因当年村上有一棵巨大的金桂树而得名。

    要进入老桂村,必先翻越艰险的长步岭。山路蜿蜒在已有萧瑟之意的山林间,这段长9.6公里的山路,是通往老桂村的必经之路。路窄、弯多而急,行车的时候需打起十二分精神。

    据刘景林介绍,这段路是老桂村村民肩挑手扛,用锄头、锤子、铁钎一点点“劈开”长步岭修出来的,前后花了四年时间,如愚公移山一般,终于打通了通往外面的路。

    到达老桂村斗华组时,已近中午,蒙蒙细雨初歇。刚一下车,一棵巨大的古松闯入眼帘。

    “这里就是老桂村的迎客松群落了,这边,那边,都是,形成一个括弧形。”随着刘景林的介绍,我们环顾四周,果然,十多棵迎客松分布在山头上,比其他树木都要高。我们走近一棵,仔细观察,这棵高15米左右的松树主干通直,树皮如鳞状,覆盖其上,硬如铁,极难掰开;到了树的上半部分才长出一些分枝,一侧无枝,伸向西北方,如展开双手招迎远方的来客。

    不少鸟儿在树冠间欢呼跳跃,鸟鸣山更幽。一根老藤缠树而上,铁褐色的树皮在翠绿的树叶间若隐若现。在另一边,远远观望,一颗高大的古松和一株满树红叶的枫树在绿色山林间交相辉映,极富美感。“那里以前有6棵古松,最大的一棵比现在的这棵大得多,2008年冰灾的时候,倒了5棵。”附近村民刘中桂遗憾地说。现在,虽然只剩下一棵古松,但其仍遗世独立、坚忍不拔地傲视山林。

    “我们小时候,这里有60多棵大松树,过了这么多年,只剩下19棵啦!”今年61岁的刘中桂从小看着这些松树长大,现在这些松树仍然那般大,可见其树龄都已上百年,我们近距离见过的几棵,树径都约为70厘米。可惜的是,这些松树因天灾、虫蛀,数量越来越少。

    越来越少的还有这里的村民。斗华组在老桂村深处,这里原本有数百人口,现在只有20来个人守着家,青年和壮年都搬迁到金刚、大瑶等地,剩下的全部都是老人。这些老人,和这些古松一起,每天伴着日出日落,一起经历着山风山雨。

道吾山
千年古寺,留下自然奇观

    11月30日下午,下着毛毛细雨,我们来到道吾山脚下。抬头望去,山间水雾弥漫,隐隐冒出几棵松树的枝头。但是要走近却并不容易,踏着石阶梯,我们一步步往上。雨中深山,天色灰暗,格外寂静。

    “从前面那条登山的路上,一直到兴华寺大概5里地,路上都可以看到那些大松树,相传还是唐朝的时候兴华寺里面的僧人栽种的呢!”路上,偶遇山中居民胡女士,她告诉我们,以前山中还剩有108棵古松,但是后来有的被白蚁所噬,现在没以前那么多了。

    沿着微陡的山路再往前走,猛一抬头,几棵深褐色的、粗壮的树干突然出现在前面,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道吾山的引路松其胸径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在雨水的冲洗下,主干上的鳞片略显狰狞,抬头一望,心中蓦然升起一股崇敬之意。

    眼前有9棵大树,一棵棵直指天空,沿着石头搭成的山路排列。山路上,掉落了不少松针,比马尾松要短,铺了薄薄一层,给山顶的古寺倍添古意。

    在这些古松旁一侧,立有一块介绍引路松的木牌,上面字迹依稀可辩:据传,引路松为唐代寺僧所栽,继而有明代寺僧再植,当时寺庙有大小和尚360人,每人在山路旁依次植松一棵,以引导四方香客登山拜佛,后因历史的变迁及自然灾害的摧毁,至今幸存下来的仅有108株,恰好与梁山英雄好汉同数,故又称“好汉松”。

    这座寺庙,是建于唐朝的千年兴华禅寺。据同治十二年《浏阳县志》第二册卷三、卷四记载,兴华禅寺建于唐仁宗李昂大和、开成(828-840)年间,地处道吾山莲花峰下的平坦幽谷中,寺宇成“回”字形,历代游人题咏甚多,谭嗣同孩提时代即有赞道吾山诗:“夕阳恋高树,薄暮入青峰。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如今,道吾山依然苍翠,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其成为市森保站和生态保护者放归野生动物的理想场地,古老的引路松群落虽然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但仍然尽职尽责地担负起“引路”的责任,将来到山中接触大自然的人们向更高更美处引领而去。

相关阅读
人民大会堂里面的“浏阳松”

    北京,人民大会堂迎宾厅,一幅大型壁画汉白玉浮雕吸引了众多中外来宾的目光,而这幅浮雕所刻的,就是浏阳道吾山中的古松,被称为“浏阳松”。

    这段往事,要追溯到11年前。2003年7月,“松竹梅”组画要改为汉白玉浮雕画,这一任务由中央美院教授、当年84岁高龄的周令钊先生为主创作。

    周令钊和夫人陈若菊教授等人一起完成过开国大典时悬挂在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画像,参与制订国徽,参加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等等辉煌的工作,具有高深的艺术造诣。身为湖南平江人,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

    接到主创任务后,周令钊权衡再三,决定将浏阳市道吾山引路松作为样稿取材。道吾山引路松,历史悠久,这种高大雄伟的古松群,在全国乃至世界名山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通过当时浏阳方面的努力,浮雕上的松树获得“浏阳松”的命名通过!2003年12月底,由周令钊先生与夫人陈若菊教授设计的大型壁画汉白玉浮雕“松竹梅”组画,顺利完工,2004年2月,工程全部竣工。人民大会堂迎宾厅汉白玉浮雕“松竹梅”组画仍按竹、松、梅的顺序排列,每幅长6.6米,宽3米,与对面的“江山如此多娇”交相辉映,松树居中,印章式的“浏阳松”3字位于左上角。

  • 资讯
  • 军事
  • 财经
  • 企业
  • 娱乐
  • 体育

网友评论 +更多

  • 登录名
  • 密码
  • 匿名发布
  •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火凤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火凤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