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彩专题 > 欧洲时报:门当户对 中欧战略对接将上新台阶

欧洲时报:门当户对 中欧战略对接将上新台阶

2016-03-03 10:55: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当地时间1日文章称,中欧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两极,互为全面战略伙伴。中国迈向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恰与“欧洲2020”战略同行。多位经济学者认为,在未来5年中“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等一系列战略对接,将令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不谋而合

  文章说,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新的五年规划的提出,正在为欧中合作进一步发展提供机遇。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认为,这是被寄予厚望的一年,能不能走得稳走得顺,关键在于要处理好国内外供求关系矛盾。

  他说:“中欧合作在中国对外合作中比重非常高,是中国对外国家战略合作的重中之重。”

  “一带一路”的提出、亚投行的建立,及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中国国家战略都以亚欧大陆贯穿始终;欧洲“容克计划”及《地平线2020》等计划的适时出台也为欧中的战略对接做好了准备。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欧洲也于2014年正式公布了“容克计划”。“容克计划”旨在促进基础设施、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资,这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互联互通、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的目标不谋而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徐洪才在受访时表示,中欧双方的利益契合点成为二者对接的现实基础。

  “此外,亚投行也可以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开展合作,为两大战略计划提供支持。”徐洪才补充道。

  专家认为,在中欧双方的战略对接及实施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需要双方增进互信,共同努力。

  “拿‘一带一路’来说,战略出台的比较及时,现在遇到的问题有几个。”赵俊杰分析称,一是世界整体经济不景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不平衡,还处于一个需要拉动提升的阶段,期待“一带一路”马上带来成效是不现实的,过高的期望难免会带来更大失落;二是最近两三年国际恐怖组织猖獗,这势必会对投资带来负面影响。

  赵俊杰指出,中国与海外的战略对接,需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他说:“每个点都应该形成共识,由实体经济进行拉动,最终形成‘面’。”例如,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把中国过剩的产业以及技术资金投入到“一带一路”当中,“可以为亚欧大陆的合作做出表率和开拓性的试验田。”

  中方资本与欧洲市场“门当户对”

  中国目前正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稳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都迫使中国从商品输出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转型。北京的经济学者近日表示,欧洲市场和中国资本“门当户对”。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和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全球海外投资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是5年前的3倍,占全球海外投资总额近10%。

  该文指出,更加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中国对欧投资创下纪录,达到200亿欧元,较2014年上升44%。过去5年,中国平均每年对欧投资达100亿欧元,而5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0亿欧元。该报告预计,中国海外投资增长势头将持续,未来5年内中国每年向海外投资可达200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欧洲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资本的热土,一方面是欧洲急需中国资金提振经济,另一方面还能为中国带去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的经验。

  “欧债危机后,欧洲许多资产出现了缩水,这正突出了投资价值,”白明说,“中欧领导人频繁互访也为双方合作创造了良好的互动条件,欧洲‘容克计划’希望中国参与也为中资入欧提供了机遇。”

  赵俊杰也表示,欧洲正值经济不景气,同时资金也出现了问题,包括希腊债务危机的影响也还未褪去。“欧洲在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还要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安置难民上,正是资金缺乏的时候,中国有富余的资金,欧洲是否能够将中国资金引进去,实现开放,有所作为,将对欧洲带来很大缓解。”

  技术创新引领中企来欧

  中资入欧不仅是迎合双方需求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寻求高端国际化舞台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必经之路。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张维智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在中国国内需求有一定饱和后,企业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就会在全球寻求发挥作用。”张维智说。

  改善欧对华投资萎缩现状 第三产业是突破口

  战略对接不仅能够提振欧洲经济,同时也为中国“引进来”创造了前景。

  徐洪才表示,这是一个双向开放的过程,“‘十三五’期间中国会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全球化,中国在吸引外资、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方面所遇到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额为120.98亿欧元,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额为91.39亿欧元。在中国对欧投资迅猛增长时,欧盟对华投资萎缩。

  随着中国服务业对GDP贡献突破50%,徐洪才指出,特别是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可能是“十三五”的一个重点,过去中国对外开放主要是制造业和工业方面,未来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可能会进一步开放。“而在这一方面恰恰是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长处和优势,他们可以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徐洪才说,“这同时也能保障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机遇。”

  • 资讯
  • 军事
  • 财经
  • 企业
  • 娱乐
  • 体育

网友评论 +更多

  • 登录名
  • 密码
  • 匿名发布
  •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火凤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火凤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