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社会热点 > 网络媒体走转改:海南文昌百年侨宅迎春“图新”

网络媒体走转改:海南文昌百年侨宅迎春“图新”

2016-02-07 12:2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文昌2月7日电 题:海南文昌百年侨宅迎春“图新”

  作者 洪坚鹏

  “这几天很多人打电话跟我预约,说春节期间要来符家宅参观。”海南文昌松树下村侨宅符家宅“守宅人”符策轩笑言。随着“吱呀”一声,他打开符家宅外的铁门,层层叠叠的拱券造型的门廊与窗格映入眼帘,这座“养在深闺”的百年“豪宅”露出真容。

  整座宅邸历经百年,幽深却不乏生机,屋墙、地面爬满青苔,就连小树也从墙隙生根,向外生长。

 

  “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来参观符家宅,不时有外国摄影师和国内画家来这里写生。”符策轩告诉记者。

  1915年,在新加坡经商发达的符永质、符永潮、符永秩三兄弟回到海南文昌松树下村,用泰国黑盐木和当地青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聘请能工巧匠,耗时三年,建起了符家宅。

  整座宅邸由3栋连体2层瓦顶房和8间横屋组成,共有34个房间,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它的总体布局、侧路门、横屋和正屋、屋顶等建造采用本地乡村传统民宅建造的形式,横屋墙壁顶端采用本地的花、草、鸟和走兽彩绘图案。而大门、纳凉楼、正屋墙体、门窗、前后廊道、天井等采用南洋骑楼建筑风格,墙体、柱尖、栏杆、门窗等采用了南洋欧式泥塑雕花的做法,大胆融合了琼北乡村民宅风格、南洋骑楼风格与伊斯兰拱券风格。

  符策轩说,房屋建好后不久,大哥符永质、二哥符永潮相继回新加坡经商,留下三弟符永秩看管房屋。直至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符氏举家迁往新加坡,只留下两位女眷守宅。

  1956年以后,符家宅被作为小学使用,现墙上仍留存模糊的“学习园地”和“比武台”等字样。之后小学搬走,符家宅又成了人民公社的驻地。房屋的主体十分坚固,但是房屋正门的外墙被台风摧毁,如今被砖块封住。

  作为符氏三兄弟远亲的符策轩,被委托为守宅人。他时常到宅邸里打扫树叶,打理种在院里的蔬菜。

  符策轩说,符宅后代现散居北京、海口以及新加坡等地,偶尔回乡探视。每年清明,符策轩都去给在符家宅内故去的两位女眷扫墓。

  位于东阁镇富宅村的韩家宅也是侨宅的一个经典代表。它由旅泰华侨富商韩钦准于1936年开始建造,历时两年。

  韩家宅整体占地面积1335平方米。建筑风格沿用海南传统的单纵轴线多进式布局,四进大宅院每进正屋三开间,有横房16间,四面有高大的院墙护卫,宅院门及窗花的雕刻,保留了文昌民居注重细节装饰的传统,体现了中原和琼岛的民居特色,又融入了南洋以及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

  屋内墙壁绘有壁画,取材自当时韩氏家族在泰国的产业园景、海南家乡田园风光及诗书楹联、花鸟水草等。

  守宅人韩志元是韩钦准的孙子,1988年从南京回到富宅村。他告诉记者,房屋的建筑材料均是从泰国用船运回,房屋的设计、木匠和画工也都由泰国人担纲,下了不少功夫。宅院保留传统民居的布局和功能外,还引进钢筋混凝土代替了传统的砖木结构。正厅的屏风上,雕刻有福、禄、寿、喜四字,虽然木框老旧,仍可令人想见当年的精美、气派。

  2013年,韩家宅在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被列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不可移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初步调查,目前文昌市有10多处保存较好、风格各异的华侨大院。

  作为著名侨乡,文昌在海外有华侨120多万人,大多数分布在东南亚一带。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末,文昌许多华侨在海外创业有成后,回到家乡建造房屋,在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南洋文化,形成一批既具有本地民宅建筑特点又有南洋骑楼文化风格的华侨建筑。

  岁月洗刷,这些古老侨宅部分结构出现损坏。对此,文昌市文体局副局长林明凯表示,符家宅、韩家宅的修缮已经在计划当中。

  随着海南乡村旅游的热络,百年侨宅渐渐成为游人领略侨文化的选择。(完)

  • 资讯
  • 军事
  • 财经
  • 企业
  • 娱乐
  • 体育

网友评论 +更多

  • 登录名
  • 密码
  • 匿名发布
  •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火凤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火凤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