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军情 > 新型火箭炮检测需插拔线头6千余次 改进提效3倍

新型火箭炮检测需插拔线头6千余次 改进提效3倍

2015-08-27 11:06:03 来源:法制日报

  始终保持“明天走上战场”的昂扬精神状态,让某新型远程火箭炮成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器”。

  济南军区某炮兵旅远程火箭炮营官兵铸剑先铸魂、练兵先励志,广泛叫响“争当强军先锋、永续铁军光荣”口号,大力弘扬以忠诚、卓越、无畏、创新、奉献为主要内容的“远火精神”,向军事斗争准备的制高点发起冲锋。

  碧海大漠铸铁拳

  漆黑的西北大漠,几颗星星缀在天幕,寒风呼呼地刮着。

  此时,远火营技术室主任张增吉正带着3辆保障车,在黑暗的戈壁滩上颠簸着:没开车灯,驾驶员头上带着夜视仪;没有地图,只有一个北斗手持机;保障车时速必须保持60公里,不然随时会陷在流沙里……

  这是2013年4月,远火营展开夜间训练的一个镜头。和技术室一样,无人机也在夜色中腾空而起。炮车、装弹车、气象车……各个作战要素都在夜幕的掩护下,开赴各自战位。

  “至于这么严格吗?”有人问旅长杨国斌,毕竟这么“动真格”的夜训,安全隐患太多。

  “其实,我们也担惊受怕,可战争不分白天黑夜,我们要与战场‘对表’,练就全时域作战的打赢硬功!”自远火列装以来,杨国斌就是这样几近苛刻地要求着远火营官兵:每一次训练、每一个课目、每一场演练,都要进入“作战状态”。

  进入“作战状态”,也成为几年来远火营每时每刻训练实践的“常备状态”。

  2012年4月的一天,远火营二连组织远火武器系统技能考核:“各炮注意!火控计算机保险丝烧毁,立即处置!”

  火控计算机保险丝烧毁,意味着战车成了“睁眼瞎”,在战场上就是一堆废铁。

  “保险丝虽小,却反映出大问题。”连长赵应利当天的讲评,让全连官兵都为之一震,“大家都知道‘一颗马蹄钉,毁了一个国家’的故事。一场战斗中,决定我们胜负的,可能是一根保险丝,也可能是一个电子管”。

  举一反三,全营对所有数百类备附件进行了检查,对一些备附件丢失、遗漏、申领不及时的,进行了严肃批评和及时补充,确保了所有武器装备都处在“如箭在弦”的战备状态。

  正是种种瞄准实战“靶心”的努力,让远火营的官兵对任何突发状况都有了心理准备,这让他们在一次次接近实战的挑战中,突破消极保安全的思想,不断提高着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跃升。

  远火营官兵们心里明白:残酷的未来战场,更需要他们对“对接战场”锲而不舍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努力。

  “远火作为体系化的武器系统,只有融入更开放、更宽广的信息平台,才能获得更坚实、更立体的体系支撑。”列装之初,远火营官兵就敏锐地意识到,在讲究体系制胜的现代战场,必须把远火嵌入到各个层级的体系里。于是,远火营官兵不等不靠,开始构建远火的“战斗力体系”。

  在上级的帮助指导下,他们同十多家科研院所联合论证远火与一体化指挥平台交互链接的基本架构,历时243天,先后20余次修改技术方案,为远火加装部分通信设备,实现了远火指挥信息系统与一体化指挥平台网络互联。如今,集团军指挥所可以联通到任意炮位,将军可以直接指挥到每名炮长。

  2011年9月,刚从西北大漠凯旋的远火营官兵,接到参加上级联合演习的命令。

  面对海上训练经验几乎为零的现实,有人建议取消实弹射击这一课目。但是,对照“能打仗、打胜仗”标准,远火营官兵达成共识:远火是未来战场克敌制胜的军之利器,绝对不能偏安一隅,而是要勇于利用各种复杂环境摔打锤炼,锻造远火全时、全域作战能力。

  碧海惊涛卷狂澜,长缨在手缚蛟龙。三军联演进入最后阶段,那天,接到上级命令之后,几门火箭炮闻令点火,多发火箭弹呼啸而出,全部覆盖海上目标,受到总部、军区首长好评。

  面向未来锻远火

  远火系统的列装和远火营的组建,标志着某炮兵旅拉开了由传统炮兵向现代炮兵历史性跨越的序幕。然而,怎么“跨”、如何“越”,成为摆在官兵们面前的难题。

  “创新!”时任营长轩继东对此感慨最深:“远火武器装备系统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没有创新就没有远火,创新是远火的生命!”

  开展技术革新、改革组训模式、创新战法训法……远火营在一次次的创新活动中,一锤锤、一砧砧地锻打、磨砺着远火这柄“绝世利剑”的锋刃。

  列装之初,远火的指挥信息通过数据链上传下达,这种“无声操作”极易产生视觉疲劳,按错电钮、误填选项等情况时有发生。

  之后,他们在训练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有声操作”的新组训模式,要求战位上任何一名官兵执行操作时,都要高声念出操作名称和动作要领,用声音给自己“提神”。炮长也可以通过声音“监控”其他战位人员操作是否正确,相当于给操作加上了“双保险”,有效降低了各系统、各战位操作失误率。

  这只是官兵改进组训模式的一个缩影。据杨国斌介绍,这些年来,他们研究制定了《WS底盘修理100问》、《实弹射击26个怎么办》、《特情处置措施238条》和《实弹射击36个核心细节》等10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大批新训法在演兵场上显现活力。

  创新没有休止符。其实,远火系统的许多技术创新,大多是被“逼”出来的。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检测发射线。”远火型武器系统列装不到一年,远火营技术室的官兵们谈“测”色变。

  为啥?每次实弹射击前,技术室对发射线、装定线的检测任务都格外繁重:检测1台火箭炮车,需要插拔线头6000余次,耗费2个多小时,而且稍有不慎就得“重新再来”。

  “这么检测太不符合实战要求了,我们想自己设计一款简单、快捷的检测装置!”一次训练研讨会上,营部工程师、上士樊涛大胆提议,并主动请缨担任革新负责人。

  创新之路艰辛,但心中有梦不觉夜长。那段时间,樊涛和战友们发疯似地阅读教材,遇到难题就向厂家、院校教授电话咨询,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然而,要确保每根铜丝焊点丝毫不差,每个触头数据检测无误,虽是光电专业的“技术大拿”,他们也失败不下千次。

  蚌含沙砾而变珍珠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孕育出了璀璨珍珠却又是让人欣喜自豪。历经3个月艰辛努力,樊涛带领项目小组用坏了电铬铁12把、万用表3块,终于研制成“简易发射线路检测装置”,检测效率提高3倍,受到有关专家一致认可。

  瞄准战场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有力支撑起“能打胜、打胜仗”的光荣梦想。几年来,官兵成功研制12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6项被全军同类部队借鉴。

  当创新的火花与武器系统拥抱时,总是能带来划破夜空的光芒,报晓胜利的黎明。有人说,“远火是强军之火、打赢之火,也是创新之火。”这些话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一系列的突破与创新,见证着远火营向现代炮兵跨越的铿锵步伐。官兵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成为破解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原动力,推动着传统炮兵部队的奋力转型,也把远火武器系统锻造成为战之必胜的火力铁拳。

  □ 本报记者  张 媛

  本报通讯员 丁雅涵 李胜强

  • 资讯
  • 军事
  • 财经
  • 企业
  • 娱乐
  • 体育

网友评论 +更多

  • 登录名
  • 密码
  • 匿名发布
  •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火凤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火凤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