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百家访谈 > 法海不懂爱,为何跟王母娘娘是一对?专属情人浪漫社

法海不懂爱,为何跟王母娘娘是一对?专属情人浪漫社

2015-08-22 11:41:14 来源:百度百家

前晚一帮人为牛女最后刷屏时,我家王小甜在认真地唱龚琳娜的《法海不懂爱》。我忽然觉得,法海并非不懂爱,他跟王母娘娘还是一对。

从结构主义神话学来说,许仙跟牛郎,白娘子跟织女,法海跟王母娘娘,是一种平行关系,处在同一层面,结构雷同。

人间的爱情悲剧里,大都是这种结构。只是每个角色的经历、枝蔓不同而已。它反映了人的思维结构、文化心理。

法海是世俗欲望的对立面,王母娘娘也是。他们称得上是一对。

法海的僧人角色,决定了他的欲望、男性威权只能转移、变形,通过压制白娘子的幸福获得释放。

龚琳娜说法海不懂爱,雷峰塔啊掉下来。其实法海太懂爱了,但他已经没有爱的权力,所以只能限制白娘子与许仙相爱。

传说里,白娘子与小青被设置为一对姊妹蛇。其实,也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

因为,蛇在许多民族的传说、心理世界是神秘的欲望,有时更是贪婪的化身,当然也是人性寂寞的印记。形容恶毒的女人,常用“蛇蝎之心”。

王母娘娘也是欲望的对立面。<山海经>"西山经”里,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就是一头掌管天之灾异与五种残害人体刑罚的怪兽。后来演变为天上的王母,道行很深,却青春已逝,常常扮演压制女性青春意识的力量。

就像《金锁记》里曹七巧一样,通过压制他人的幸福获得欲望的平衡。女性的欲望转化为权力之后,比通常的男权都更残酷、病态。

许多爱情悲剧、传说、神话里,设置有“后母”、“巫婆”、“老太婆”等角色。年华失去、女性特征的弱化,将她们转化为中性或男性的力量。

法海与王母的角色,有一种可以转换的编码。

牛郎与织女、许仙与白蛇,本身之间也是一种对立关系:一个人间,代表着世俗,许仙读书,牛郎种地;一个天上,白蛇与织女都是飞来的,带有缥缈、虚拟的特征。

她们跟民间传说尤其蒲松龄、纪晓岚等许多人记录的怪异故事里的“女狐”一样,来去倏忽,游移不定,与大地上的牛郎、士大夫生活里的许仙对立,自由里带有一种无法超越的男性附属印记。而且无法进入主流社会。常常是天破晓、鸡鸣时刻,必须离去,否则会现出原形或失去法力。

无论泥腿子牛郎,还是知识分子许仙,都是传统中国人理想的两个层面:一个是男耕女织,体现了农耕时代的桃花源理想;一个是才子佳人,体现了士大夫的美好生活场景。

这里的两组关系,当然一个虚幻一个现实,人神或人鬼。还有的故事逻辑是身份的落差。比如王子与灰姑娘、穷小子与公主或白富美等。无论虚幻与现实,还是身份差异,都是一种同质化的角色设置,充满一种矛盾,它有意让爱情的旅途,充满磨难。

另一组关系还值得探讨。法海与白蛇代表着释道的博弈,这个其实是许多民间传说里的逻辑,常常是代表白蛇的道家落败,因为,因为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诉求,带有超越佛家轮回的意志,一个长生的生命体,不会有什么轮回,它是静寂的;而佛家的修炼,更像是青鸾舞镜式悲剧,机械般的循环。

释永信批评龚琳娜,说她的《法海不懂爱》嘲讽佛教,其实在许多武侠小说里,他们一直压着道家打。

在更多的民间故事里,法海与白蛇往往代表着一组代际的矛盾,就像王母与织女的关系。而“父母”与他们关联的传统价值观占据主流,常常压制革新力量。

这种多层次的同质的逻辑,其实称得上一个母题的沉积。雷同的故事,早在《诗经》以及商代逸诗里就有。海外的各种童话里也是雷同又雷同,中外故事几乎可以互相置换人物。我相信中国民间传说里的逻辑,不会晚于《诗经》时代,类似故事太多了。它是生命的规律,每一代都是对前一代的继承与扬弃,只是加入具体的人生,更有人格化特征,也有人情味、人性的魅力。

七夕节被一帮人刷屏,《白蛇传》被龚琳娜们开涮,王小甜唱歌,其实都是无意识的延续。唯有王忽忽傻不拉几地非要写下来。

  • 资讯
  • 军事
  • 财经
  • 企业
  • 娱乐
  • 体育

网友评论 +更多

  • 登录名
  • 密码
  • 匿名发布
  •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火凤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火凤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