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宏观资讯 > 梅新育:“工业4.0”不会让中国制造"全面崩溃"

梅新育:“工业4.0”不会让中国制造"全面崩溃"

2016-02-04 10:29:04 来源:国是星期三

  毋须讳言,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股市、汇市多年少见的剧烈震荡,使得刚刚过去的2016年1月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黑一月”,“索罗斯做空中国”风波更进一步恶化了不少市场参与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矫正市场参与者误读、稳定金融市场相应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维稳”的当务之急。但从长期效应来看,中国经济被误读最严重的领域还不是金融市场,而是制造业;不少市场参与者和观察家严重低估“中国制造”的抗冲击能力和应变能力,基于这一误解进而动摇对中国金融体系和整个宏观经济稳定性、成长性的信心。

  不错,构成中国经济基础的“中国制造”正在经历两面夹击的挑战和去产能的痛苦蜕变:纺织服装等一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低成本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规模已经不小,进而导致中国在美国纺织服装市场份额比高峰时下降了大约3个百分点;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又被许多人视为西方再度甩开“中国制造”、甚至彻底消灭“中国制造”挑战的标志,“全球工业4.0后中国制造业将全线崩溃”之类说法一时不胫而走,流传甚广。一些人由此认为中国制造业已经陷入继续“赶超”不成反而将“被赶超”的泥潭,钢铁、建材等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的现状更被他们视为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全线崩溃的起点。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对长期跟踪关注中国制造业、对中国制造业深度实情有所了解的人而言,上述看法是背离事实的。实情是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的并不是什么“崩溃”,而是深刻的“创造性破坏”;在增速下滑、一批产能过剩传统产业开工不足的表象之下,是新兴产业蓬勃成长、最有竞争力企业在淘汰赛中脱颖而出的现实。2015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去年全年钢铁行业投资下跌11%,煤炭行业投资下跌14%以上,但计算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3%,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近12%。即使在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之中,近乎残酷的去产能淘汰赛也正在筛选出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淘汰赛已经不止一次经历。

  所谓“工业4.0”浪潮,最终给“中国制造”带来的不会是什么“全线崩溃”,而是凤凰涅槃更上层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少制造业部门已经先后经历过数次技术革新的冲击,虽然一时遭遇困难,最后结果却总是中国的这整个制造业部门技术水平、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一批随波逐流追逐短线资产收益的企业被淘汰,着眼长远、定力强大、坚守制造业本位的企业脱颖而出。像这样的“崩溃”,我们又有什么担心的呢?历史和现实足以赋予我们坚定的信心。

  让我们把眼光投向彩电行业。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制造”中发展相当成功的一个部门。1978年,中国彩电产量只有区区3800台;在2013年出版的《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一书中,我记录了2010年中国彩电产量和占世界总产量的惊人份额:当年中国彩电产量1.18亿台,同比增长19.5%,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份额比2009年提升2个百分点。随后几年,在全球经济阴晴不定、波动日益剧烈的环境里,中国彩电产业继续稳步发展,产量逐年递增,即使在新兴市场经济波动剧烈、中国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最近两年,中国彩电业也依然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产量增长率和产销率都保持在高位:2014年产量达到15542.0万台,比上年增长6.2%;2015年,知名电子产品市场研究机构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光电事业处WitsView报告显示,全球液晶电视总出货量减少0.6%,中国彩电这一年产量则达到16206.7万台,比上年增长7.1%;2015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彩色电视机产销率达到100.0%,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同期中国整个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比上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

  而且,在这个部门,中国扮演的角色早已不是单纯的外国品牌代工基地,一批本土品牌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级巨头,且市场地位持续上升。集邦科技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五大液晶电视品牌出货量排名依次为三星、LGE、TCL、海信和索尼,其中三家日韩品牌出货量都是减少,TCL、海信这两个中国品牌出货量都在增长,从而一举超越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曾仰望数十年的索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6年全球液晶电视品牌出货量五强中将有三家是中国企业。

  而且,在这个产业,中国本土品牌扮演的早已不是“进口元件组装车间”角色,绝大部分元件、包括液晶面板等核心元件生产早已国产化,技术研发的国产化也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国,2015年4月实现量产的华星光电二期项目已经是全球最大、盈利水平最高的8.5代线,截至去年年中,华星光电已经连续9个季度在营业利润率、周期、产品良率等关键指标上保持全球第一,深圳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证实华星光电3期G11(11代)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仅仅数年之前全部液晶面板都需要仰赖进口的中国大陆,即将拥有这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今天看来无疑非常成功的“中国制造”产业,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曾遭遇数字平板替代模拟显像管的技术革新的猛烈冲击;今天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液晶电视品牌TCL,在这场技术革新中一度被视为犯下了颠覆性错误而厄运难逃。这家公司曾经着眼于对方在欧美市场的销售网络、市场影响力和丰富技术积累而于2004年收购世界电视产业界“彩电之母”汤姆逊公司,不料液晶显示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步伐迅猛,没几年就淘汰显像管、等离子、微显背投等技术而成为市场主流,中国电视产业投入巨资建设的一批显像管工厂、TCL公司收购的汤姆逊公司技术积累几乎一夜之间就全部被市场潮流淘汰,TCL公司一度深陷困境,公司掌门人李东生因而备受煎熬:2004年被美国《时代周刊》和CNN评为当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而登上其封面,2007年则被《福布斯》中文版列为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最差CEO”。在2004—2007年间巨亏、重组的煎熬中,李东生曾经一年体重下降20斤。

  然而,最终结果怎么样?中国彩电业垮了吗?没有,中国彩电业熬过来了,TCL公司熬过来了,而且活得比“液晶技术革命”之前更精彩,TCL还在这场技术革新冲击中进入上游,实现了“液晶面板—背光模组—整机制造”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液晶电视出货世界第三,液晶电视面板产量世界第五,铸造了比以前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开放和技术革新中一度遭受猛烈冲击而最终浴火重生的中国制造业又何止彩电一家!手机、电信设备、……都是如此,都是从微不足道起步,一度受挫之后反而登上了新高峰。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又凭什么要认为“中国制造”只会在“工业4.0”浪潮中溃不成军、而不会是更上层楼呢?

  不错,在当前的中国制造业调整中,一批企业将被淘汰,包括一些大企业;但他们当中有许多是因为决策者此前受房地产、资本营运等金钱游戏诱惑而五心不定,最终才输个干净。但中国制造业还有一批初衷不改坚守实业本位的企业家,为坚持长远目标华为可以始终不上市放弃圈钱机会,为坚守实业李东生可以顶住来自资本市场的要求TCL大规模投入房地产的压力,还有振华重工等一批企业都没有卷入房地产之类热潮,……淘汰前者,让后一类企业脱颖而出,这对中国产业可持续发展又有什么不好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 资讯
  • 军事
  • 财经
  • 企业
  • 娱乐
  • 体育

网友评论 +更多

  • 登录名
  • 密码
  • 匿名发布
  •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火凤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火凤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